Copyright ©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7533号-1
生活中大家有时会调侃到以后去世了就一把骨灰洒到大海,随着水流去环游世界。
其实这种方式叫做海葬,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海葬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海葬是水葬的一种,又分为直接把死者沉在海中,或先将尸体烧成骨灰(先火葬处理),撒向大海两种。
中国绝大多数海葬是将骨灰撒入大海的葬法。
海葬有利于节约土地、发展经济,有利于移风易俗,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。
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逝世后的骨灰撒海方式,开辟中国海葬的先河。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,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,海葬作为一种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渐渐为民众所接受,海葬是彻底解决骨灰入土占地,节约殡葬支出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,也是今后骨灰处理的发展方向。
防止疾病
人体焚烧后产生的骨灰,属无机物碳酸钙,并非有毒有害物质,不会引起水质污染。而从火化角度来看,人体火化的温度是800—1200度,如此高温下有害病菌根本无法存活,包括传染性极强的肝炎病毒、结核病菌等,由此可见,“病者骨灰撒海将传播病菌”属无稽之谈。
回流量少
骨灰撒海的选址也颇有讲究。海葬基本选定在长兴岛、横沙岛之间的海面,就是因为这个地方水动力足,能把骨灰全部冲入大海,而不会引起回流。此外,长江上游每年带入东海的泥沙为5亿吨,而撒入大海的骨灰按800具算,每具重约500克,这也意味着每年撒入海洋的骨灰只有半吨左右,相对于泥沙量以及海洋的稀释能力来说,这都是个极小的量。
上世纪80年代,海葬在我国逐渐兴起,如今,多个城市已经推出公益性海葬服务。这些城市包括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苏州、广州、深圳、哈尔滨、大连、沈阳、烟台、青岛、厦门、福州、舟山、三亚、海口、北海等。其中,大多数沿海城市能够便捷地在其附近海域举行海葬仪式,如广州和深圳选择在大鹏湾海域,北京和天津则在渤海湾,沈阳哈尔滨等东北城市则多选择在大连海域进行。而对于一些内陆城市,海葬活动通常采取集体前往适宜海域的形式进行,如内陆城市多选择青岛海域作为海葬地点。
目前各地的公益海葬服务申请流程大同小异。首先,家属需要与所在地区的殡葬管理所或殡仪馆取得联系,详细咨询海葬的具体政策和相关流程。选择集体海葬的家属,需遵从当地民政部门的时间安排,可以将逝者的骨灰暂时寄存在殡仪馆的骨灰寄存处。家属需要准备并提交相关材料,如逝者的火化证明以及《骨灰海葬享受免费殡仪服务承诺书》等文件。经过相关部门的确认后,家属即可获得参加海葬的资格。在海葬仪式举行当天,家属按照规定,携带逝者的骨灰及相关物品,参与由民政部门组织的海葬活动,共同见证逝者回归大海的庄严时刻。
177667788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