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逝者安息,生者安心
让逝者安息,生者安心
客家人丧葬习俗有哪些
新闻中心 2024-05-17 16:07:31

龙泉驿区这边有很多客家人,那么客家人的殡葬习俗有哪些呢?

1.“做白事”属祖宗血缘的裔孙,临终者断气前抬到厅下。客家人人生终结称“脱离仪式”,若病人住院则垂危状态下输氧转移,男性回祖屋叫“寿终正寝”,女性在睡房叫“寿纳内寝”。
2.“送终”除外嫁女子孙在逝者床前痛哭。逝者是父亲则族内主治丧,若是母亲则要听从娘家意见。“守灵”裔孙在厅堂下轮流守灵。
3.治丧仪式:“买水”“烧银纸”“做米粄”
“仵作”着手换七重寿衣,放衔口钱,子孙准备“香炉”叩头点香,保香火不断,“火钵”烧“脚尾纸”后取三角袋包纸灰放死者身边。逝者一手执桃枝,一手拿米粄串,胸前放“路引”俗民解释是赶赴阴间时候有通行证,米粄可以驱赶拦路的狗。
4.治丧仪式:“发讣音”“奔丧”“成服”
孝子贤孙交钱给族中有身份及经验的长辈去料理丧事做“理事人”整理整套治丧礼仪。请地理先生写“日课”确定治丧的日期和时辰贴“孝堂”前,理事人发“讣文”告知亲戚朋友。外嫁子孙接到“讣文”后穿着朴素前往灵堂奔丧做孝。亲友前来吊唁,有人鸣锣鼓,孝子孝妇“成服”出来迎宾,来宾皆为逝者“披麻戴孝”,姻亲,朋友“挂白”,点香和烧纸致哀。
5.治丧仪式:“封譩”“家奠”“入殓”
孝子用3节竹杖,中间缠绕“满金纸”,穿好孝服后向逝者三鞠躬下跪,族中长辈取字行“封譩”仪式,譩号写进神主牌摆在灵前,是对逝者事业、性格、为人的概括,多用“勤、操、创、裕、淳、厚”等字,行“点主”仪式。由族人主持“家奠”仪式,设祭品,祭文,长子/孙主祭,其余应祭,行三拜九叩之礼。入殓分小殓和大殓,小殓由地理先生择定时辰,和尚主持压煞仪式,时辰一到,嫡系子孙抬尸入棺,鸣锣鼓放鞭炮。族中五服全部到场的封棺及遗体告别“堂奠”仪式称大殓,请礼生写挽联和铭旌。完成后主家收祭品,发“利事”外家,象征性钉棺。
6.治丧仪式:“出殡”“做法事”“下葬”“做好事”“牌位入祠”
“八仙”8-16名同姓宗亲抬棺出殡,仪仗队开路,僧尼同行,灵柩,嫡长捧香炉,孝子孙和眷属扶行,路祭完毕,时辰到,下葬墓穴。覆土前,和尚斋嫲念经,地理先生呼龙“撒粮米”子孙接后带回粮仓表吉利。送殡毕,烧灵牌,除幡竹,撤灵堂。主家准备“红曲水”为宾客驱邪,除丧服挽联,设宴答谢宾客。次日,和尚念经打钹开路,孝子将牌位送回祖词,焚香祭祖。
7.梅州治丧习俗之“走七”,逝者丧期恰逢初一、十一、二十一第七天就会犯“煞”,易伤人畜,头七那天举家要走避至傍晚归家。

卧龙寺公墓咨询电话:17766778817

网站首页
服务项目
新闻中心
陵园概况
联系我们
联系电话:

17766778817

简阳市102乡道

Copyright ©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 蜀ICP备2024057533号-1